(採訪當天,永春市場正巧舉辦萬聖節活動,但本篇並非要介紹這些秀色可餐的美女們,很抱歉!)
這「推薦」我說得心虛,因為老實說,除了哈爾濱的點心之外,其他兩家美食我並沒有真的嚐過,但希望大家別因此散會,畢竟連沒跑過保險的人都可以保險系教授,甚至出書當作家了,我們也別把親自體驗當唯一準則吧!呵呵~
那麼就從賈家哈爾濱大餅說起吧。這家曾受過電視報導,以及許多網友讚譽有佳的人氣點心店,據說想吃都得領號碼牌,等上15、30分鐘的,但我周日中午時分過去,客人卻三三兩兩,心裡有點意外,回家上網一查才知道人龍在下午兩、三點才會出現,一直賣到八點才關火休息。
當天買了一份千層蔥花大餅回家。這家餅好像山東大餅和蔥油餅的改良版綜合體,厚實帶有嚼勁,並多了蔥花的香氣,而且爽口、無油膩感;四小塊50元,就填飽三個女生的肚子,對荷包和身體都沒造成太大的負擔。
切大餅時身手俐落矯健的大姐建議,講究的人,吃的時候可以夾蛋、滷肉或起士來變換口味喔!
除了大餅讓人豎起大拇指之外,因為我個人喜愛參觀工廠的關係,也很欣賞他們店門大開,讓客人能把製程一窺究竟的作風,感覺很坦蕩大方,也讓消費者能吃得安心。
當天我也買了古早味蛋糕,造型好像發胖版的美國杯子蛋糕。表層糖霜讓鬆軟的蛋糕多了分酥脆,一口咬下時蛋香撲鼻而來,口感扎實且甜而不膩,跟華而不實(=結實)的戚風蛋糕比起來,更適合我們這種需要吃飽好繼續為生活拼搏的台灣人!(啊~福氣啦!)
接下來要推薦的麻豆阿婆碗稞,雖然我沒親口吃過,但很多人愛吃也算數。照片中這一落落空碗,都是當天賣出碗稞所留下的痕跡。
採訪時,老板說只賣剩兩個了,還很熱情專業地問我,「你要不要拍我挖出碗稞的樣子?」只是他動作太快、我反應太慢,只留下他拉上橡皮筋的英姿。當我忙著收相機,一時不查,碗稞就銷售一空了。
攤子上不論是碗或「阿婆碗稞」標示都強調著古意,在這崇尚新穎、進步、國際化的世界,還是有人迷戀老東西的好呢!
最後這家熟食攤,純粹是受賣相吸引,當然老闆的長相也很討人喜歡啦~
時序已經由秋入冬,所以攤上販賣的應該是真鯖,而非芝麻鯖魚。這種魚非常容易腐敗且具有特殊腥味,比較適合糖醋或香煎等料理方式。自己在家做的話,可以利用味増、蘿蔔泥、百里香或檸檬等才去除腥味,如果嫌麻煩,就來跟老闆買吧!
旁邊的智利圓鱈,其實就是油魚,但前者有異國風情多了,後者讓人聯想到脂肪,在銷售上不太有利,老板對於行銷真是有一定的敏感度呀!市售油魚幾乎都是冷凍品(因為要從智利搭船來嗎?),但過度解凍的話,會使美味流失,烹調時最好在半解凍的狀態下處理,並且建議採油炸方式。
那麼,永春市場的報導就在這蔥花香、碗稞香和烤魚香中告一段落囉!下次要帶大家去另一個特色獨具的市場,敬請期待!